湖州市建设局深化物业治理 为居民幸福感“加码”


发布时间: 2025-02-05 16:58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湖州市物业矛盾纠纷化解指导中心成立于2023年12月,为全省首个市级物业矛盾纠纷化解指导中心。自成立以来,该中心聚焦物业矛盾纠纷,通过整合多部门、多层级、多渠道资源和力量,推动物业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分级处置、多元化解,打造社会治理新“枫”景。物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湖州市“一地创新、全域推广”实施项目。目前,湖州市建设局牵头起草了《关于建立物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已完成意见征求,待提交市委改革委审议后发文实施,向全市推广。

创新推动物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一是聚焦市区一体、探索突破。围绕物业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市建设局牵头,以吴兴区为试点,整合建设、政法、信访、法院等部门力量,一体建成了市物业矛盾纠纷化解指导中心和吴兴区物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通过建立部门协同、分析研判、上下联动、组团服务、诉调对接五大工作机制,发挥政策宣传、法律咨询、纠纷化解、审理诉讼、指导督查五大功能,实现物业矛盾纠纷“一站通调”。

二是坚持接诉即办、多元化解。深化警源、访源、诉源“三源治理”,整合12345热线、窗口受理、部门交办等物业诉求渠道,统一受理、分流、交办流程,实行接诉即办、动态跟踪、闭环管理。强化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多种化解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联调联动,组建由各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物业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团,选派由退休法官、社区书记及物调委专业调解员驻场调解,法官、书记员联系指导,成立“晓秋律师工作室”开展常态化法律咨询、业务培训、参与调解等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化解物业类诉求8143件,群众满意率同比上升10.41%。

三是强化诉调对接、司法处置。建立市建设局和市法院“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以巡回审判为核心,运用支付令、小额诉讼、联席会商、司法建议等形式强化物业矛盾纠纷司法处置,保障调解协议得到履行、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时实现。今年以来,开展巡回审判10余场,指导调解物业矛盾纠纷2000起,支付令、小额诉讼自动履行率超80%。

深度扩大住宅小区专业物业覆盖

近年来,湖州市建设局以住宅小区专业物业覆盖为抓手,采取市场推动消化一批、国企担当兜底一批、改造提升引进一批,扎实推进住宅小区专业物业覆盖、服务质量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市专业物业覆盖1224个住宅小区,覆盖率达到92.3%。

一是市场推动消化一批。采取“市场化红色物业领办接管一批、区域延伸就近代管一批、零散合并打包托管一批”个性化清零方案,通过以大带小、化零为整、辐射带动等方式推动小区专业化物业进驻覆盖。如安吉县昌硕街道宁馨花园小区物业企业代管了周边5栋零散楼,实现统一的区域化专业物业服务。创新推出业主“先尝后买”模式,逐步培养业主“花钱买服务”的付费意识,不断满足业主日益升级的物业服务需求。

二是国企担当兜底一批。推动各区县成立国有物业企业,对部分规模较小、硬件差、吸引力低的小区,利用国有企业体量大、资源多的优势,实施兜底服务。如吴兴区每年安排专项补助3500万元,组建国有物业公司湖州湖城投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整建制接管46个老旧小区和周边53栋零星独幢房,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规模化运营,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同时,深化物业市场化改革,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安置小区等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如2024年南太湖新区实施安置小区物业市场化改革,重点对18个安置小区进行建设、改造、提升,引入国有企业等入驻提供专业化物业服务,并通过财政补贴、停车收费管理、物业费调价等方式,实现了动态平衡。

三是改造提升引进一批。将专业物业覆盖与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拆迁安置等工作有机结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采取考核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引导物业企业进驻。如长兴县对中心城区2008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给予每年500万元的物业考核补贴资金;德清县在物业考核奖补及老旧小区补贴之外,每年额外安排近100万元用于补贴入驻老旧小区的物业企业;安吉县针对入驻物业企业实施为期3年的“以奖代补”激励政策,根据管理服务成效等履约评价结果,分别给予物业费50%至20%逐年递减的补助。(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